校友风采

当前位置: 首页 -> 校友风采 -> 校友故事 -> 正文

王敬春

发布日期:2022-03-09    来源中心:校友工作办公室

乘风破浪的岁月——访1984届校友王敬春

校友简介

王敬春,1984年毕业于渝州大学(重庆工商大学前身)外语专业,现任重庆新途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、重庆庆龙精细锶盐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,重庆巴南对外贸易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、重庆庆龙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;1998年荣获重庆市首届“优秀青年厂长、经理”等荣誉称号,同年被选为重庆市首届青年委员;2001、2007分别被选为重庆市铜梁区第十四届、十五届人大代表及人大常委会委员;重庆市铜梁区第十六届人大代表;2005年被重庆市人民政府评为“重庆市劳动模范”;2016年任重庆市进出口商会副会长;重庆市进出口贸易咨询专家。

前言

高考恢复的第五个年头——1981年,王敬春学长踏入了向往已久的大学。毕业八个年头后,他毅然辞去了国家单位的“铁饭碗”工作,转而投身于自己所追求的商业之路。到2021年,王敬春学长已在商界打拼了30多年,回首这几十年的点点滴滴,恍如昨日历历在目。


大学生活刻苦学习

1981年,王敬春学长考入地处沙坪坝区井口的渝州大学语言文学系英语专业。这所新办的学校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等比较缺乏,但学校上上下下都焕发着向上的生机,老师们十分上心对学生的教学工作,同学们在校刻苦学习、钻研知识。据王敬春学长回忆,只要在天气状况允许的前提下,他们学院的同学们早上六、七点便自发前往校园的各个角落背单词、背句子、看书,花台边、江边、校园转角处,都留下了他们刻苦学习的身影。虽然那时的物质条件不算舒适,甚至称得上是艰苦,但大家都在勃然向上的氛围里刻苦学习着。

81年是高考恢复的第5年,也是渝州大学首次在井口招生的第一年,王敬春学长那一届便是在井口招收的首届学生。与如今的同龄同学有所不同,王敬春学长所在班级的同学们年龄差较大,最大的相差10岁左右。虽说彼此间年龄有差距,但共同的求知欲望使他们无比团结和谐,学长们在校时围绕“勤奋学习,振兴中华”兴办了许多活动,建立了学校和各个院系的学生会组织。

回忆到当年的大学生活,王敬春学长颇具怀念与自豪,“那时候刚改革开放,学外语的比较稀缺。当年的同学现在遍布在世界各地,有在中学、大学教书的,有的已成为资深导游、资深翻译工作者,有干银行国际结算业务的,亦有下海经商的。”回忆起老师,王敬春学长充满了尊敬与遗憾:“一转眼,我都毕业三十七年了,我们的老师年龄也很大了,遗憾的是有些优秀的老师永远地离开人世了。”


初入社会热情满满

1984年,王敬春学长从大学毕业了,他被分配到四川空分设备厂情报室,刚毕业的他带着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了他的第一份工作中。据王敬春学长回忆,他日常工作除了做国外文献资料的翻译外,还兼顾着口译的工作。“我当时第一次做口译是和美国的空气制品公司人员进行技术交流,那场景至今历历在目。那时候单位没有电话,更别说手机了,要想打个电话得去专门的地方挂长途,需要等很久”。在这种条件下要想和外界取得联系、谈业务、查资料,王敬春学长不得不和同事一起从重庆到北京、到成都等地来回奔波,他从不喊累叫苦,也从来没觉得累,觉得苦。


创业初期积极向上

在四川空分情报室工作近三年后,王敬春学长被调动至重庆市外经贸委基地货源处(出口商品基地公司)工作了五年多。时间来到了1992年的春天,随着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的发表,国家迎来了新的发展,王敬春学长也敏锐地抓住了时代的脉搏,产生了下海经商的想法。这个想法源自他做涉外工作时结识的合作客户,也来自引进外资创办合资企业做进出口贸易时的经历。那时已就任科长的王敬春学长毅然甩掉了自己的“金饭碗”,转而开启了创业之路,同年12月,王敬春学长创立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——重庆渝慧生物化学制品有限公司。

“真的出来了,才知道不是那么容易的事”,王敬春学长感叹到,“和我最初设想的大不一样”。提到当年的创业经历,王敬春学长忘不了第一笔单子的来之不易。谈单子时他想告诉客户他是一个有诚信的人,手里有充足的原材料,产品生产也十分稳定。为了达到这个目的,他便和人拿着摄像机对原料基地、生产线等进行摄像,将工厂实况录成摄像带寄给远在重洋的客户,客户非常新奇这样的形式,称:“我从来没有遇见过用这种方式表达合作愿望的企业”。在看完王敬春学长拍摄的实况录像后,便立马签下了一个600吨的出口合同,这单合同就奠定了王敬春学长在行业的份量。说起这件往事,王敬春学长脸上挂满了自信,欣喜直言:“我为我当时能想到这个办法感到骄傲。”



乘风破浪直挂云帆

王敬春学长在大学期间学的是英语专业,他却承担着巨大的风险跨行业开办了一个化工企业。他那时最愁的就是怎样把专家召集起来,把工人组织起来,于是他便长期吃住在工厂。尽管夏天没有空调,蚊虫嗡嗡满天飞,身上被咬得到处都是疙瘩,但他没有退缩,因为他要给厂里的职工做好榜样。同时,为了尽多地了解化工方面的专业知识,他购买了许多书籍,无事之时便在厂里钻研学习,遇到弄不懂的便积极向厂里的工程师们请教。

那时王敬春学长的公司还遇到了发展和环保的矛盾问题,他坦言:“我绝不回避这个问题。当年确实很多工厂都面临着又要做环保又要搞发展的问题。因为把环保做好了就会影响到生产成本,其他一些不注重环保的企业制作成本便比我们便宜几百块钱。尽管如此,我还是坚持一定要搞好环保。”

这样的坚持带来了相应的回报。2003年左右,王敬春学长的企业做显像管原料业务时遇到一个技术瓶颈:缺少液晶显示屏的技术。那时拥有该技术的公司在全球范围内仅三家,其中之一的日本企业就拥有该项高科技技术,他们想在中国找寻一家优质企业进行合作发展,但缺合作对象。日方走遍了全国各地的类似企业,最终在重庆选择了王敬春学长的公司。原因无他,正是因为王敬春学长的公司对环保的重视。

进入二十一世纪,科技飞速发展。要让自己产品的技术保持在世界前沿就需要大量的研发资金,重组上市成为王敬春学长毫不犹豫的选择。王敬春学长表示:“就上市来说,从个人角度来讲当然是不愿意的。但为了企业的发展,我肯定会选择上市,因为上市就意味着可以募集更多资金转而投入到技术研发中去。只要对企业生存发展有利,我就会选择。”



寄语母校和师弟师妹

当记者请王敬春学长为在校的师弟师妹们学生说点寄语时,他满眼充满着希望:“一定要努力学习、学到真本领;同时要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,关心天下事,切勿心比天高;一定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稳稳前行,正如校训:‘厚德博学,求是创新’所言的那样”。

言及母校即将到来的70周年华诞,王敬春学长对母校满是怀念:“重庆工商大学70年来发展得非常不容易,如今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。当今进入了一个最好的时代,希望校友们能和学校共同成长,以这个70周年为起点进入更好的发展。”



上一篇:周凯

下一篇:陈华睿